网站地图 文案米文案米为你分享生活中的经典文案,唯美文案,优美文案,爱情文案,心情文案,说说文案,查文案就上文案米
你的位置:首页 » 优美文案 » 正文

孔子对子贡说的名言名句?优选104句

2024-06-23 | 作者:文案米-生活中的文案家园

孔子对子贡说的名言名句?

1、语出《论语·雍也》,孔子答子贡问仁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4、”(《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

5、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

6、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

7、’”也即此章义。

8、”(《论语集注》)清刘宝楠则释此句为:“谓以礼敬事鬼神也”(《论语正义》)。

9、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10、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

11、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

12、”(《论语集注》)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名言。

13、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

14、’”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名言。

15、这段话中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传诵千古的名言。这句话揭示了一个简单而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只有准备工作做好了,基础打好了,事情才能得到顺利解决。

16、“文”是他的谥。

17、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18、质者,本也。

19、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

20、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名言。

2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2、”《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

23、’”“罔”,迷惘。

24、德不孤,必有邻孔子名言。

25、本章的译文是,子贡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呢?”孔子回答道:“那就是‘恕’字吧,所谓恕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6、子贡赎人春秋时期,鲁国制定了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看见同胞被卖为奴婢,只要他们肯出钱把人赎回来,那么回到鲁国后,国家就会给他们以赔偿和奖励。一次,子贡外出经商,途中以得金赎回一位沦为外国奴隶的鲁国人,按照规定,他可以获得国库的一笔奖金。但考虑到时国家贫弱,他没有领取奖金。子贡的行为不但没有使他蒙受经济损失,反而因此而广受世人称誉而给他带来了更多商机。孔子后来知道了这件事情,他对子贡说:子贡你为什么不去领取这笔奖金呢?子贡说:我不缺那几个钱,且国家不富裕,所以我成人之美。孔子摇着头说:在大家看来你是做对了,但是却因为你这样做了,以后再有鲁国的人被沦为奴隶就会越来越少人去救了。因为大家都看到了你的榜样,后来的人就算救了也不敢去领奖金了,久而久之这倒反成了一件坏事情。

27、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28、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29、”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

30、”(《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孔子对子贡说的名言名句?

31、”(《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

32、”《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

33、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4、”(《论语集注》)又说:“古人谥法甚宽”,“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节此一惠,则敏学下问,亦是它好处”足见孔子“宽肠大度,所以责人也宽”(《朱子语类》卷二九)。

3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名言。

36、’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37、朱熹注:“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

38、是以体现孔子所倡导的“恕”之道,亦即关于“仁”的实践途径与方法。

39、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

40、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名言。

4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2、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

43、当从前解。

44、”此句犹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

45、《礼记·表记》:“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

46、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47、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48、孔子说:“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孤独,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伴。”

4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50、子贡问怎样培养仁德,孔子说:“工匠要想做好工,必须先把器具打磨锋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侍奉大夫中的贤人,结交士中的仁人。”

51、10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52、“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

53、美好的道德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追求,是在人的良知指导下的一种高尚的情操。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道德低下的人,遇到很多小人,这个时候我们就更需要坚定自己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54、立者,如‘三十而立’之立;达者,如‘在邦必达,在家必达’之达。

5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56、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名言。

57、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

58、’”《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

59、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60、“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

孔子对子贡说的名言名句?

61、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62、”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

63、孔子强调了追求仁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相伴。

64、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

65、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66、朱熹注:“凡人性敏多学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

67、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68、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

69、包咸注:“讷,迟钝也。

70、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

71、对于子贡而言,孔子没有提什么“忠”“敬”“不怨”的内容,只强调了“恕”,很大可能还是针对子贡本人的特性而言的。在后世学者对子贡的评价中,有子贡利口巧辩,喜扬人之美,不能匿人之过的评价。可以看出子贡待人接物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孔子以“恕”道教导子贡,可以说是因材施教的典范了。

72、语出《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73、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

74、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6、’”孔文子,卫大夫。

77、”结合上述孔子告樊迟语,可看出孔子持与夏人商人不同的鬼神观,并教樊迟从周道。

78、于予与何诛

7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

80、”清阮元《研经室集》:“为之不厌,己立己达也;诲人不倦,立人达人也。

81、’”)的态度相一致。

82、相信读过论语的人,应该对于“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诗是非常熟悉的,它的意思就是“德行好的人大多不会孤独,因为绝对会有人愿意与他做邻居或者朋友

8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名言。

84、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85、孔子在承认有鬼神的前提下,又提出对鬼神既不轻慢亦不要予以亲近,这与其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强调先人事,后鬼神(《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86、德不孤,必有邻。

87、以己所欲譬诸他人而成全之,系“恕”之高标准,即从积极意义上实践“仁”其低标准则是推己所厌及他人而不恶加,即从消极意义上实践“仁”(见《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察己知人,亦即承认他人之价值,关心他人之生存与发展,从又一侧面反映孔子思想的人道主义特征。

88、”(《礼记·表记》)敬鬼神而远之孔子名言。

89、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

90、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对子贡说的名言名句?

91、【原文】

92、’”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

93、曾子在总结老师一以贯之的道时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仲弓问孔什么是仁时,孔子根据仲弓的学识水平,给出三方面内容,“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总结一下可以归纳为“敬、恕和不怨”。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在教导弟子时,对于自己所倡导的理念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会根据弟子个人的特性,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94、”朱熹《论语集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闲矣。

95、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

96、孔子说:“(他)聪敏而且又喜欢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因此称他为‘文’。”

97、’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98、【解读】

99、言欲迟而行欲疾。

100、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

101、”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

102、【翻译】

103、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04、其实子贡所问的问题就是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而不是一句话。很多人可能都会有疑问,孔子为什么不回答“仁”字呢?后世的学者们达成的共识,认为关键在于“恕”字在子贡当时的修为之下,即刻就可以开始奉行。如果孔子以“仁”字做答案,则当下奉行恐怕就很难做到了,因为在孔子自己的学生中可能也只有颜回能做到长期不违仁,而其他学生水平最好的,也不过“日月至焉而已矣。”而“恕”道则是当下便可以身体力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看似消极,但在践行过程中,就是对仁道的修行,所以孔子说可终身行之。

上一篇:单身交友宣言90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
文案米-生活中的文案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