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文案米文案米为你分享生活中的经典文案,唯美文案,优美文案,爱情文案,心情文案,说说文案,查文案就上文案米
你的位置:首页 » 心情文案 » 正文

朱熹的诗-推荐33句

2024-06-24 | 作者:文案米-生活中的文案家园

朱熹的诗

1、万紫千红总是春。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4、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5、《观书有感》诗中后两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讲博览群书注重积累的诗句。

6、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7、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8、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

9、《偶成》

10、无边光景一时拜。

11、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12、将书比作半亩方塘。书是长方形的,所以说“半亩方塘”。“一鉴开”,以镜子作比,形容方塘极其清澈。

13、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14、春日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赏析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

15、天光云影共徘徊(天光云影共徘徊: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

16、写清澈方塘中倒映的美好景致。“天光”“云影”,比喻书中的内容。

17、为(为:因为。)有源头活水来。

18、关于朱熹描写春天的诗句如下:

19、观书有感——朱熹

20、出自《观书有感二首》,这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组诗作品,主要是说只有读书,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人们在读书后,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21、胜日寻芳泗水滨,

22、等闲识得东风面,

23、《春日》朱熹

2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6、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7、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一问一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暗含哲理。

28、半亩方塘(方塘:方形的水塘。在中国古代对方形的蓄水坑,称塘;对圆形的蓄水坑称池。)一鉴开(一鉴开:像一面镜子被打开。鉴,镜子。古时候,镜子用镜袱盖上,用时打开。)

29、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30、朱熹《春日》一诗,写的就是青春,诗曰:

朱熹的诗

31、问渠(渠:它,指水塘。)那(那:同“哪”,怎么。)得清如许(如许:如此,这样。)

3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的“渠”,不是“一渠水”的“渠”,它相当于“它”的意思,这里是指方塘。“问渠”就是“问它”。在这个地方“它”指代的是“方塘”。诗人并没有说“方塘”有多深,第三句诗里边突出了一个“清”字,“清”就已经包含了“深”。因为塘水如果没有一定的深度的话,即使很“清”也反映不出“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情态。诗人抓住了塘水“深”而且“清”,就能反映“天光云影”的特点。但是到此诗人并没有结束,他进一步地提出了一个问题。“问”那个“方塘”“那得清如许?”问它为什么这么“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来。而这个问题孤立地看这个“方塘”的本身没有法子来回答。  诗人于是放开了眼界,从远处看,终于,他看到了“方塘”的“源头”,找到了答案。就因为“方塘”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这个“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而且“清”。“清”得不仅能反映出“天光云影”,而且能反映出“天光”和“云影”“共徘徊”这么一种细致的情态。这就是这一首小诗所展现的形象和它的思想意义。

上一篇:律师的意义和价值名人名言【30句文案】 下一篇:没有了
文案米-生活中的文案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