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文案米文案米为你分享生活中的经典文案,唯美文案,优美文案,爱情文案,心情文案,说说文案,查文案就上文案米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案 » 正文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56句精选

2024-06-25 | 作者:文案米-生活中的文案家园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1、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对自然本身的研究转变到注重对社会伦理和人的研究.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的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到苏格拉底才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苏格拉底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从苏格拉底开始,自我和自然明显地区别开来;人不再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是和自然不同的另一种独特的实体.

2、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

3、教育目的论

4、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对象,不论是谁,只要向他求教,他都热情施教。

5、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苏格拉底把道德修养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如何培养道德,是他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

6、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

7、一、教育场所:就地取材。

8、二、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9、掌握广博而实用的知识。

10、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几乎围绕两个字进行,即知识二字。

11、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对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锻炼才能使人身体强壮。在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12、苏格拉底主张心灵的转向,把哲学的研究重点从对自然界的研究转到对于人本身的研究上来,这样使得人与自然严格的得以区分开来,成为一个不同于自然界的实体。

13、教育对象不分年龄,不论贵贱,不论职业。

14、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苏格拉底承认他自己本来没有知识,而他又要教授别人知识。这个矛盾,他是这样解决的:这些知识并不是由他灌输给人的,而是人们原来已经具有的。

15、他认为,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无论是天资比较聪明的人还是天资比较鲁钝的人,如果他们决心要得到值得称道的成就,都必须勤学苦练才行。

16、广场、庙宇、街头、商店、作坊、体育馆等,都是他教育的场地。

17、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是希腊(雅典)哲学的创始人之一。

18、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69年—约公元前399年)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与柏拉、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他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创立了具有时代特色、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

19、他到处劝勉人们“把精力用在高尚和善良的事上”,教育人们要“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

20、真理。他反对智者们的相对主义,认为“意见”可以有各种各样,“真理”却只能有一个;“意见”可以随各人以及其他条件而变化,“真理”却是永恒的,不变的。在柏拉早期对话中,讨论的主题几乎都是如何为伦理道德下定义的问题。

21、德育论与智育论

22、很明显,苏格拉底把感性的东西弱化了,把人天生具备的情感能力视为阻碍发展的因素,这种观点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人的存在,但是却极大地激发了人追求知识激情。

23、在苏格拉底看来,道德不是天生的,人之所以不能为善或为不善,是由于人对于什么是善没有真正的认识。正确的行为基于人的正确判断,错误的行为是基于人的错误的判断。因而,知识和道德是密切相连的,知识和道德是统一的。“智德统一论”的提出,在教育实践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既然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认识,对人进行道德教育就是可能的,道德是可以教给人的。教人道德就是教人知识,教人形成正确的认识。但同时,这个论断又是不完善的,因为知识并不等于道德,人的道德还有复杂的情感上的体验和行为上的实践。

24、培养美德。

25、苏格拉底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他认为,治国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

26、首先,苏格拉底认为人是无知的,人只有知道自己的无知才能获得知识;

27、“德即知识”的思想,也是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他看来,知识包括一切善,美德是一种关于善的知识。道德的行为之所以发生,首先是因为行为的发生者具有关于道德的知识。苏格拉底高度评价“德即知识”在教育上的意义。在他看来,因为德即知识,而美德的获得与教育有重要的联系。因此,懂得善的人是通过教育获得的。

28、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心灵的转向,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

29、当时的其他教师,是收取学费的,而苏格拉底教人是不收学费的,他是为城邦的利益而教人,是义务教师,他办的是免费的义务教育。

30、这种主张不仅否定了当时盛行于希腊的道德天赋的观念,而且赋予道德以一种普遍的基础。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31、心灵。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

32、五、教育内容:“美德即知识”。

33、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

34、他说,在所有的事情上,凡受到尊敬和赞扬的人都是那些知识最广博的人,而受人谴责和轻视的人,都是那些最无知的人;最后,他主张教人锻炼身体。

35、他认为,治国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

36、为了培养治国人才,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37、由于强调知识与道德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肯定了知识的传授与道德教育之间直接相关;同时,由于认识到道德的知识基础,也就是为道德教育的进行找到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38、他生活的时代,雅典的民主制度变成了极端民主化,变成了无主义,连国家领导人都用抓阄或抽签的办法选出来。苏格拉底对此十分痛心。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

39、他并没有创办自己的学校,也没固定的施教场所。

40、在他看来,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

41、伦理问题是苏格拉底的哲学的主题,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主题,他一生都在以伦理的要求自励并以之教人。

42、他主张,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

43、灵魂不灭说

44、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自知其无知和德即知识这两个思想。

45、灵魂。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学说,进一步使精神和物质的分化更加明朗起来。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经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但在他以前的哲学家对于灵魂的看法还比较模糊,有的还将灵魂看成是最精细的物质。

46、心灵的转向

47、在所有的事情上,凡受到尊敬和赞扬的人都是那些知

48、四、教育目的:造就治国人才。

49、其次,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就是知识,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以理性作为判断道德行为的标准。

50、三、教育性质:免费义务教育。

51、苏格拉底思想主张“智德合一”、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苏格拉底在教育上同样主张“有教无类”,要求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

52、苏格拉底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

53、在教育上,苏格拉底首先提出了什么样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以及知识和智慧的关系问题。苏格拉底得出结论,认为那些所谓有智慧的人其实都不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在于“自知其无知”。“自知其无知”这一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54、“智德合一”,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是苏格拉底的三个思想。

55、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学说,进一步使精神和物质的分化更加明朗起来.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经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但在他以前的哲学家对于灵魂的看法还比较模糊,有的还将灵魂看成是最精细的物质,因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界限还不明确.到苏格拉底才明确地将灵魂看成是与物质有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在苏格拉底看来,事物的产生与灭亡,不过是某种东西的聚合和分散.他将精神和物质这样明确对立起来,成为西方哲学史上唯心主义哲学的奠基人.

56、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苏格拉底没有著作

上一篇:曾国藩名言书法作品欣赏66句 下一篇:没有了
文案米-生活中的文案家园